王建龙员工与同学们交流
交流比赛心得
金城四月,万象更新,春意翘枝头,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团委、员工会与Campus-Hub喜迎教育部2019年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与betway必威专业发展教育宣讲会。近300名电信学子会聚一堂,聆听西门子公司学长畅谈学校成长与职场奋斗经历,跟随指导老师一起解析赛项内容与竞赛规则,与往届参赛队员共同交流比赛成长历程与学习经验,期间有言辞恳切、真诚沟通,同样有细致耐心、鞭策鼓励,宣讲会洋溢的是同学们嗷嗷待哺,对新知的渴望与追求;同样洋溢的是学长、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望,盼望大家快快成长。
本次宣讲会由公司Campus-Hub校园学习中心指导老师冯小林与即将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惠永永主持,冯小林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挑战赛的赛制规则,每一个赛项具体涉及技术领域,及公司近些年来Campus-Hub的发展经历,特别强调同学们要敢于进实验室,积极进实验室,勤于练习,主动交流,秉承分享至上的理念,从学习的点点滴滴做起,只有稳扎稳打方可取得长久进步。自2013年以来指导教师们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助力公司Campus-Hub取得了全国特等奖一项、全国一等奖六项、全国二等奖七项的好成绩。
此次宣讲会专门邀请了现在西门子公司负责数字化工业领域工作,同时为公司员工的王建龙工程师与同学们畅所欲言,坦诚交流。王工程师结合个人经历讲述积极参加老员工科技竞赛与增强职场竞争力的关系,期间谈到了自己在大学过程与同学们一样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及最终在锐意进取,突破自我过程中获知的人生认知;王工程师同样谈到自今年开始在职场由技术服务转行销售人员的心路历程。
陈晨与魏静同学分别来自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015级自动化与2015级电气自动化专业,由于大学前3年的优异学习成绩及参加2018西门子杯比赛过程中的良好表现所获得的加分,使二人分别获得东南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免试资格。陈晨向同学们谈到自己和队友在备战比赛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及能力层面的巨大收获,尤其是和队友一起不畏艰难,积极联系四川高达科技有限公司去现场实习,使大家更加了解西门子流程自动化比赛与实用工程之间的区别与关系;魏静同学同样谈到了自己参加比赛的心路历程,尤其谈到往返彭家坪与兰工坪校区之的奔波及每天只能坐上最后一班校车返回休息的学习经历,期间谈到在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评委老师指对着西门子参赛获奖证书的能力点逐条考核并最终得到认可的经历,更是得到在场同学的共鸣。
曹磊同学是公司大二年级的在读研究生,曾经历过两次西门子杯离散行业自动化比赛锻炼。宣讲会中曹磊同学从第一次参加比赛兵败“滑铁卢”到和队友积极总结得失并最终获得好成绩的经历谈起,向同学们强调实践动手、积极思考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期间谈到自己在比赛完后才开始准备考研并最终被录取的经历更是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使同学们明白积极参加老员工科技竞赛与考研的矛盾是可以协调且并行发展的。
宣讲会后安排了有奖互动环节,由在座的同学针对参赛中的问题及专业发展与就业的关系与老师和学长交流,同学们跃跃欲试、勇于提问,而老师和学长的回答也妙语连珠、趣味横生,时常引起大家的阵阵笑声。期间提问的同学均得到了王建龙工程师和Campus-Hub校园学习中心给大家准备的精美礼品。宣讲会最后还安排了面对面交流环节,大家彼此留下微信及电话联系方式,期待日后有更深入的交流机会。
Campus-Hub校园学习中心是大赛组委会为增强高校员工对工业技术的热爱,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参与竞赛,并以此搭建的校园“新工科”教学实践平台。大赛是在教育部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国家级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仿真学会联合主办,2019年被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大赛的方向涉及智能制造领域中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智能应用等,主要面向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仪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全国自动化类、机电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及通信类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员工。大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面向工程,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的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提高员工的工程兴趣、工程素养、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创新和工程研发能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培养员工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理工科优秀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大赛自2006年发展至今,在全国近600所高校协力支持下,每年参赛师生达1万人左右,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规模最大的员工类竞赛之一。
betway必威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老员工创新型实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入选2016年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39.6万册,电子图书113.6万册。
集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入选了“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8214人,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5年,在解放军四总部组织的、有117所国防生培养地方高校参加的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达标考核中,公司国防生以全优的成绩位列第一名。
集团现有教职工2309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高级职称869人,博士生导师156人,博士学位538人,硕士学位94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20人。公司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聘请1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天学者”33人,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70余人。
集团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进入B档。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26位。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8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3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集团大力推进学研产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教育部科研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机构34个。学校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是甘肃省首家拥有“军品三证”的高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9项,入围了中国大学及科研院所研究影响力200强,2018年科技经费达到1.53亿元;SC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140位,E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71位。